認知過程 代表性啟發(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其缺陷在於過分強調將事物劃分的典型類別,而不關注潛在的其它可能證據。Tversky,Slovic and Kahneman(1982)舉的「飛行訓練」一例形象解釋了這一現象。Debondt and Thaler(1983)進一步解釋了「贏者輸者效果」(winner lose effect),認為由於「代表性啟發」的存在使投資者對過去的輸者組合表現出過度悲觀,而對贏者組合過度樂觀。 可得性啟發(availability heuristic)認為容易令人聯想到的事件會讓人誤以為這個事件常常發生。如Shiller(2000)指出,網絡使用者會傾向將1990年代後期的股市繁榮歸功於Internet的發展。Kahneman and Tversky(1973)認為存在可得性啟發是由於個人不能完全從記憶中獲得所有相關的訊息。Fischhoff,Slovic and Lichtenstein(1977)認為個人對於自己不太能想像的事件,會低估其發生的可能性。 錨定與調整(anchoring and adjustment)啟發。人們最初得到的資訊可能制約對事件的估計,產生定錨效應,而以最初的資訊為參照來調整對事件的估計通常不充分。開始的參考點不同會產生不同的估計。Shefrin(2000)認為股票分析師對於新訊息的反應定位的太保守,並且調整的不夠快,Shafir,Diamond and Tversky(1997)通過實驗表明錨定會導致「貨幣幻覺」(money illusion),從而影響人們在認知、情緒上處理通膨的方法。實驗人員在對聯合與分離事件評估時,錨定會低估複雜系統出現問題的機率。 框定依賴(framing dependence)認為人們面對的問題本質相同而形式不同會導致人們做出不同決策。Kahneman and Tversky通過實驗發現頭腦在衡量各種複雜的可能時常走捷徑(shortcut)。 波克夏海瑟威公司 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網網頁的風格控制 <iframe WIDTH="100%" HEIGHT="400" src=" https://www.moneyweekly.com.tw/A...
留言
張貼留言